應力痕

射出成型不良-塑件表面應力痕

在塑膠產品上,尤其是原料是ABS、PP、PC,經常會看到產品表面會有發亮的應力痕,頂針應力痕、入子應力痕、肉厚差應力痕。這些表觀發亮、發白的痕跡,就是內應力的結果,而內應力不外乎取向應力和冷卻收縮應力。澆口附近不規則應力痕是典型的取向應力造成,而肉厚差則是取向和收縮應力的共同結果,而頂針、斜銷應力痕形成的因素則更為多一些。

1. 應力痕的總類及分類

塑膠產品,特別是以 ABS、PP、PC為原料的製品,經常會在表面出現發亮或發白的應力痕,例如頂針應力痕、入子應力痕、肉厚差應力痕(圖A)(圖B)。這些現象主要源於內應力的作用。

2. 應力痕的形成

(2-1) 說明1

塑膠是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鏈較長,一般射出成形後,在產品中的分子的排布是無序沒有規則性的。當在成形過程中的高溫熔化與快速冷卻,在冷卻時有的分子鏈被拉長得狀況下固化下來。固化下來的被拉長的分子鏈有短收縮的要求,即分子鏈有勢能的存在,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應力痕。一般常發生在拐角處與流速大的地方。

(2-2) 說明2

射出件的表面於光線下的反射度直接反映出它的光亮度。光線在投射到射出件的表面後,會改變方向(反射)。射出件的表面越平滑,所反射的光線的散射角度便會越小,反而越粗的的表面,散射角度就會越大。到射出件的表面約趨於平滑,其光亮度會越高。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拋光後拋光後的模壁必要有清晰的投影,而有蝕效的模壁卻不需要。光亮度不平均的現象是由於熔料接觸到冷卻系統不平均的模面和射出收縮不一致所引起(圖1)。

3. 原因分析

(3-1) 剪切流動造成的流動應力

塑膠材料在成型過程中會因為高剪切作用造成分子鏈結構的高度定向現象,此種是屬於熔膠剪切流動所形成的壓力(圖2)。

(3-2) 冷卻收縮造成的熱應力

因不均勻冷卻造成成品內分子鏈的不均勻收縮,當成品溫度快速冷卻到塑膠的凝固溫度以下時,冷卻收縮造成分子鏈間應力無法完全釋放,此種情況是屬於冷卻所形成的應力(圖3)。

(3-3) 結晶作用或模內壓力產生的殘留應力

結晶性材料之不平衡結晶作用或是模穴壓力對不同位置分子鏈之不同影響都會形成殘留應力。

4. 對策處理

(4-1) 產品結構方面

  • (a) 建議客戶把產品修改到肉厚平均的設計。
  • (b) 如結構有肉厚差時,建議客戶做過渡平緩。

(4-2) 模具方面

  • (a) 對應位置可採取咬花處理(儘量選擇有光澤且粗的規格)。
  • (b) 考慮對應位置水路是有足夠(儘量做到充分且平衡)。
  • (c) 考慮排氣是否足夠(在相對應的地方做入子(排氣入子或透氣金屬等))。
  • (d) 調整進澆口的位置。

(4-3) 成型方面

  • (a) 適當延長冷卻時間
  • (b) 可以考慮適當提高模溫或公母模打溫差
  • (c) 適當降低保壓壓力和保壓時間

(4-4) 後加工改善

  • (a) 素材擦拭等方式,如羊毛氈、科技泡棉。
  • (b) 噴砂處理。
  • (c) 機械加工等等。

(4-5) 其他說明

(4-5-1) 其他對策處理方式如下(圖4)

(4-5-2) 後製程加工去除塑件表面應力痕

當模具修改以及射出成型都無法克服塑膠表面應力痕的時候,最後的手段就是後製程加工。後製程加工的方式有四種,分別是金鋼砂、科技泡棉、羊毛氈以及機械加工。從以前出差深圳、東莞再到現在的昆山,每次去車間看射出成型生產,應用的對策處理方式就這四種,以下的影片內容就是這四種的說明。

(4-5-3) 塑料成型產品應力痕解決案例

以下影片內容是運用射出成型條件克服塑件表面應力痕的案例討論。

☆ 其他參考資料及文章

★ 會員文章-【塑件表面應力痕對策處理與結構設計】(按圖超連結)

★ 【塑膠應力消除實驗】(按圖超連結)

★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按圖超連結)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

★ 【射出成型缺陷原因及對策處理】(按圖超連結)

★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及對策】(按圖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