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及對策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及對策

在試模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射出缺陷問題,讓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頭疼不已。因此解決試模過程中的射出缺陷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對這些問題需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詳細的實驗。

1. 前言

在試模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射出缺陷問題,讓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頭疼不已。這些問題有時候表面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涉及到複雜的工藝和材料性質,需要豐富的經驗和細心的觀察才能準確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加以解決。

其中最怕的是當一個問題被解決後,又出現另一個新的問題,讓人防不勝防。這不僅延長了試模時間也會花很多精力去克服處理(圖1)。

解決試模過程中的射出缺陷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對這些問題需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詳細的實驗。技師和工程師需要對材料的性質、模具的結構、射出成型機的參數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全面的考慮,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

2.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及對策

(2-01) 拉絲|牽絲|Strings

拉絲是在取出成型品時,留下來的一條很長線狀痕跡。它是由射嘴前端或澆口拖曳出來的線狀痕跡,故當此一線嵌入成型品,即會變成不良成型。而且此一線痕如果殘留且蓄積在模具內,將會有刮傷模具的問題。(按圖超連結)。

(2-02) 嵌件埋入射出龜裂及埋入件取出

在射出成型過程中,對於剛性較大的塑料或成型厚壁、帶有金屬嵌件的產品,由於成型過程中容易出現結晶、定向和收縮的不均勻現象,這可能導致產品內部產生較大的內應力,從而使產品出現開裂現象。(按圖超連結)。

(2-03) 縮水|凹痕|縮痕|Sink mark

塑膠射出模具在生產製品過程中,縮水是不良現象中發生頻率最高的,縮水是指製品表面局部下陷,它通常發生在厚壁、肋、凸台及內嵌件上。主要是由於材料在厚壁部分的局部收縮沒有得到補償面引起。當外部材料冷卻硬化後,內部材料才開始冷卻,它的收縮將塑膠件表面向內部拉扯脫離模壁就產生了凹陷。(按圖超連結)。

(2-04) 毛邊|批鋒|毛刺|Flash

毛邊是射出生產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如果毛邊黏在模具分型面上沒有清理掉而直接鎖模的話,則會損傷模具分型面,該損傷部位又會導致產生新的毛邊。因此,射出過程須特別注意是否會出現毛邊現象。(按圖超連結)。

(2-05) 分層剝離|起皮|脫皮|Peeling

分層剝離是塑膠件的各層未能完全地熔合在一起,而且開始有脫皮現象。脫皮可發生在澆口或在塑膠件表面上。因融合強度不同會產生程度不一樣的脫皮現象,如大塊的或小塊而扁薄的。(按圖超連結)。

(2-06) 塑膠開裂|裂縫|龜裂|微裂

射出成型後,塑膠件表面有絲狀裂紋、微裂、開裂及因塑件黏模、流道黏模而造成創傷性開裂,這些開裂可分為脫模開裂和應力開裂。(按圖超連結)。

(2-07) 翹曲變形

翹曲變形作為衡量塑件產品品質的主要指標之一,為了改善和減少產品的翹曲變形,已經成為射出工藝和模具結構的優化重點問題。影響射出塑件翹曲變形的因素很多,根據現在塑料製品的翹曲理論,分為四大類,包括塑膠材料、產品形狀及結構、模具結構和成型條件。(按圖超連結)。

(3-08) 真空泡|氣泡|空洞|Voids

真空泡是在製品內部形成的空隙,一般所謂的氣泡是製品冷卻時體積收縮差在厚度較大的部位形成空洞,或塑料中的水分、揮發分解揮發而成為氣泡被封入製品內部。(按圖超連結)。

(2-09) 色差(光澤差別) |異色|混色

色差(光澤差別)與異色是塑件的表面或流動方向的部位會產生局部區域顏色偏差(混色)現象,因配套件顏色差別造成射出成品整批報廢的情況並不少見。色差影響因素眾多,因此色差控制技術同時也是射出中公認較難掌握技術之一。(按圖超連結)。

(2-10) 射嘴漏膠及射嘴流涎

在射出過程中,熱塑膠融體有時會從噴嘴頭部或與料管連接的噴嘴螺紋處滲出,此現象被稱為射嘴漏膠。此種漏膠情況會對射出生產流程帶來負面影響,會導致產品重量或質量的波動。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塑膠件出現縮水、缺膠等問題,從而影響產品的外觀質量,導致不良率上升,浪費原料。(按圖超連結)。

(2-11) 包風困氣

在塑料熔體充填型腔時,多股熔體前鋒包裹形成的空穴或者熔體充填末端由於氣體無法排出導致氣體被熔體包裹住在熔體,就會在塑件上形成氣泡,也稱為氣穴。(按圖超連結)。

(2-12) 流道凝料黏模原因及對策

在試模或是生產過程中,開模後流道凝料(水口料)黏在模具流道內不能脫離出來的現象稱為水口料黏模(料頭黏膜)。如果長時間施加保壓以致主流道尺寸增大,或模具的主流道部分有傷,則會產生阻力,從而使流道凝料在開模時不能脫落。(按圖超連結)。

(2-13) 塑件燒焦

在塑膠或樹脂射出成型的過程中,樹脂被加熱到一定溫度並被注入模具內。這個過程中,樹脂中的氣體會釋放出來,如果這些氣體不能迅速且有效地通過模具的排氣槽排出,就會在模具內形成壓力,進而引起氣體燒焦。這不僅會影響產品的外觀,還會影響其性能,甚至可能導致產品報廢。(按圖超連結)。

(2-14) 塑件表面應力痕

應力是指塑膠成品在經過製造或成型過程後,在無外力的作用下,或無溫度梯度存在時,物體內部仍維持承受應力的狀況。此作用反應在塑膠製品外觀上所產生的痕跡稱之為應力痕。(按圖超連結)。

(2-15) 頂針應力痕與頂凸頂白

頂針印是塑料產品表面不希望出現的凹痕或印記,它們通常位於頂針接觸產品的部位。這些印記不僅破壞了產品的外觀,有時還會影響產品的結構強度。在塑料射出成型中,頂針印的形成大致可分為兩種情形,分別是針應力痕與頂凸頂白。(按圖超連結)。

(2-16) 熔接線/結合線

射出成型過程中,當採用多個進澆口或產品有孔、厚度尺寸變化較大時,塑膠熔體在模具型腔內會發生兩個方向或以上的料流,當兩股熔體相遇時,就會形成結合線。結合線是在模具充填過程中形成的,但是它的形狀和結構與整個射出成型過程相關;結合線的存在不僅影響到產品的外觀品質,而且對產品的力學性能影響很大。(按圖超連結)。

(2-17) 塑件黏模

射出模具黏模可以分為黏母模和黏公模兩種,這兩者的產生原因和解決方法各不相同。這兩種情況都會對產品的外觀和尺寸精度產生負面影響。黏模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模具設計、加工條件、模具表面處理狀態等。(按圖超連結)。

☆ 其他參考資料及文章

●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按圖超連結)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

● 【射出成型缺陷原因及對策處理】(按圖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