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花

咬花的種類及應用

產品設計師進行產品設計時,是離不開表面處理的應用,尤其是塑膠產品的外觀質感,讓產品呈現出更多元化的一面,滿意了消費者對視覺要求。 在眾多外觀製程中,應用咬花進行模具表面加工是最常見的方式。同時它也是許多產品常使用的表面處理工藝,主要做法在模具上做出直接可以成型時即可達到的效果,這種方式因其工藝成本較低、效果豐富、速度快所以應用範圍較為廣泛。

1. 咬花的種類

咬花英文是Texture,是指將所需花色以化學蝕刻的技術,將模仁(母模仁)進行蝕刻的動作。與其他表面處理較大的差異是:咬花是對模具的加工,而其他部分則是直接對半成品(塑件)加工。咬花除了產生外觀質感的變化以提升產品的視覺與觸覺等感性特質外,也具有功能性的用途,比如可以防滑、可以增加更多的表面積(如果產品需要散熱的話),有時候在產品的內側(公模仁)咬花(圖1),可以幫助模具抓住塑膠成品,讓生產時的脫模更加順利。

模具表面加工常見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蝕刻咬花、雷射咬花、VDI放電紋。以下是這三種模具表面紋路的介紹說明。

2. 蝕刻咬花

蝕刻咬花(Texture)在不同的地區用語也不太一樣,台灣大部分都是叫咬花,但大陸那邊常聽到的用語有兩種,一種叫曬紋,另外一種叫皮紋;曬紋的用語我是比較常聽到,皮紋則是在文章上面看到的,我是自己還沒有聽過。

傳統的咬花方式是用化學藥品如濃硫酸等對模具鋼材產生進行腐蝕以及化學反應,並控制反應過程來得到各種各樣的效果,例如蛇紋、蝕紋、犁地等形式的紋路,塑料通過模具成型後,表面具有相應紋路的一種工藝方法(參考壓縮檔案-蝕刻咬花)。

化學蝕刻咬花的規格較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最常用的Mold Tech Texture版本(圖2) (圖3),這通常都是歐美系客戶使用的比較多;日系客戶則是比較偏向妮虹咬花(圖4),然後也有其他的,如德國的規格以及有些咬花廠或是品牌廠搞出自己的紋路規格。

3. 雷射咬花

雷射咬花(Laser Texturing)是用高能量密度雷射與鋼材表面反應處理,形成蛇紋、蝕紋、犁地等形式的紋路。

隨著環保意思抬頭,傳統高耗能、高汙染的加工方式漸漸被低耗能、低汙染的工法取代。
以往基於成本考量而無法大量使用的雷射設備,也慢慢成為加工產業的趨勢,不過目前為止,台灣的雷射咬花的設備都是要從國外進口。

雷射咬花要完全取代化學蝕刻咬花是有一定的困難,化學蝕刻咬花還是會有它的應用以及市場存在,但很多應用都會被雷射咬花給取代(參考壓縮檔案-雷射咬花)。

● 雷射咬花(Laser Texturing)的應用

這影片裡面可以看到,裡面的雷射咬花設備其實並不會很複雜也不會很昂貴。像有一些比較淺的模仁或是模仁表面比較不複雜的造型,例如手機保護殼、滑鼠、家用五金等這一類產品,或是一些咬花品質沒有要求很高的產品,其實可以不需要用到太好的雷射咬花設備,因為這牽扯到成本問題(畢竟高階咬花機器一台可能要上千萬,跟中低階上百萬的咬花品質還是有差)。
基本上,中低階的雷射咬花設備差不多都被大陸吃下來,這也可了解知道大陸在雷射咬花這一方面產品應用的有多廣。

● LASER TEXTURING CB FERRARI(5軸雷射咬花設備)

4. VDI放電紋

VDI德國工程師協會 (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所訂定的放電紋標準,參考內容是VDI 3400。

台灣用語是放電紋(Spark erosion),大陸用語是火花紋;它是使用銅極放電所產生的紋路就是放電花(圖5),放電花所呈現出來的是霧面效果,種類比較單純,不像咬花一樣可以呈現較多的變化,VDI放電紋有標準樣板可供參照(圖6) (圖7)。

放電花的紋路一般用咬花是很難模仿的出來的,放電紋路會比較綿密比較細,而且模仁在放電之後那層表面硬度會增加模具耐用度。由於紋路比較綿密比較細,塑件產品射出成形後非常怕刮傷,尤其是VDI-24(含)以下的紋路。

● 放電加工可參考以下影片內容

☆ 其他參考資料及文章

● 永達金屬雕刻股份有限公司

☆ 案例及資料下載

● 壓縮檔裡的檔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