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1. 脫模力(頂出力)定義
在射出動作結束後,塑件在模內冷卻定型,由於體積收縮,對公模型腔產生包緊力,當其從模具中推出時,就必須克服因包緊力而產生的摩擦力,對於底部無孔的筒、殼類塑料製件,脫模推出時還要克服大氣壓力。
開始脫模時所需的脫模力最大,其後推出力的作用僅僅是為了克服推出機構移動的摩擦力,所以計算脫模力的時候,總是計算剛開始脫模時的初始脫模力(圖1)。
2. 影響脫模力因素
將塑件從型腔上頂出時所需克服的阻力,包括:
(2-1) 主要與塑件包覆型腔側面積的大小有關
脫模斜度越大,所需的脫模力越小。
(2-2) 與型腔的脫模斜度有關
機構運動的摩擦力;脫模斜度越大,所需的脫模力越小。
(2-3) 與型腔的表面粗糙度有關
表面粗糙度值越低,型腔表面越光潔,所需的脫模力越小。
(2-4) 與塑件的結構有關
塑件厚度越大,形狀越複雜,冷卻凝固時所引起的包緊力和收縮應力越大,則所需的脫模力越大。成形收縮的包緊力。
(2-5) 與射出成形條件有關
- (a) 成形壓力越大,則包緊型腔的力越大,所需脫模力越大。
- (b) 脫模時模具溫度越高,所需的脫模力越小。
- (c) 塑件在模內停留時間越長,所需的脫模力越大。
(2-6) 與成形塑件的塑料種類有關
塑件對模具的黏附力;不同的塑料種類,由於分子結構不一樣,因而它們的脫模力也不一樣。
(2-7) 不帶通孔的殼體類塑件的大氣壓力
3. 脫模力的計算
由下述公式可以看出,脫模力(頂出力)的大小隨著塑件包覆型腔的面積增加而增大,隨著脫模斜度增大而減小,大氣壓力及推出機構本身在推出運動時的摩擦阻力之間的摩擦係數有關,事實上,影響脫模力的因素很多,因此在計算公式中不可能一一反映,所以只能做大概的分析和估算。
4. 射出成型的頂凸頂白
模具開模後,頂針作用於產品時產生的頂針印。這種情況下,頂針印的形成與頂針的位置、力度和形狀有關。解決這個問題通常需要調整頂針的位置,確保其均勻接觸產品表面,或者修改頂針的結構設計,以減輕對產品表面的壓力。其相關說明可參考以下文章內容。
● 【射出成型不良-頂針應力痕與頂凸頂白】(按圖超連結)
☆ 其他參考資料及文章
● 【射出成型不良-塑件黏模】(按圖超連結)
☆ 案例及資料下載
● 壓縮檔裡的檔案內容